淡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海水淡化一直被認為是提供可持續淡水來源的實用方法。與其他兩種(地下水開采和遠程調水)淡水提取方法相比,海水淡化由于其低能耗和豐富的原水資源,被認為是21世紀獲得淡水的經濟可行的方法。
根據自然資源部2020年10月發布的《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海水淡化項目115個,規模1573760噸/日,較上年增長31%。其中,2019年,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將新建17個海水淡化項目,規模為39905噸/日,主要滿足沿海城市石化、鋼鐵、核電、火電等行業用水需求。但由于沿海地區是典型的“缺水缺電地區”,建設大型工程不適用于海島,而集裝箱海水淡化設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占地少、安裝方便、適應性強等特點,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數據來源于網絡)
集裝箱海水淡化設備采用反滲透技術,由海水進水系統進行粗過濾,降低海水濁度,然后用專用高壓增壓泵將海水引入反滲透膜,海水經反滲透膜處理后,含鹽量大大降低,產水進入海水淡化池,水質達到生活用水要求(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其組成主要包括取水系統、預處理系統、海水淡化和脫鹽系統、能量回收系統、化學清洗系統、化學加藥系統和設備供配電及自動控制系統,工作流程如下:
海水由供水泵進入石英砂(多介質過濾器)和活性炭過濾系統過濾。濾后水經過水質還原、pH調整以及阻垢劑添加后進入的精密和保安過濾系統,過濾后的低壓海水一路進入高壓泵加壓,另一路進入壓力交換式能量回收裝置,升壓后的海水經過增壓泵加壓后與高壓泵出水混合進入反滲透膜系統。高壓海水在膜的處理下一部分透過膜形成淡水,經過水質調整后進入淡水水箱儲存。其余的高壓濃縮水進入壓力交換能量回收裝置回收能量后排放。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水淡化產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除了為遠洋船舶人員提供高質量的飲用水外,集裝箱海水淡化設備還在沿海城鎮居民用水、海島開發、旅游、海洋平臺作業供水、應急救援供水、部隊應急供水、水產養殖供水等領域有重要應用。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